紅麴:健康資訊網-健康資訊

admin - 腦心血管和血糖保健 | 2019-02-16 | 人氣:16133

紅麴 (Red Yeast Rice)

紅麴的由來,最早可追朔製一千年前的宋朝,當時將紅麴普遍用於烹調、醫療及食材防腐用途。製作是利用米或山藥等食物當養分,在將紅麴菌播種於其中,於特定溫度自然發酵而成(紅麴菌是自然界中一種真菌,廣泛存於土壤及各種植物身上)。

近年來科學界發現,紅麴菌發酵過程產生的各種代謝物具有廣泛醫療功效,其中以 monacolin化合物最受矚目,具有優異降血脂效果(藉由抑制HMG-CoA 還原酶達成),因此被製藥業進一步發展成具有百億商機的Statin類處方藥(主成分為monacolin-K)。

在一則一萬人的大型統合分析發現(包含93則隨機對照試驗),食用紅麴膠囊(相較於安慰劑組),具有顯著降低總膽固醇(total cholesterol)、低密度膽固醇(LDL )、三酸甘油脂(TG ),並提升高密度好膽固醇(HDL)的功效。

另一則研究則是探討紅麴在降膽固醇的同時,是否會造成肌肉疼痛(降膽固醇藥Mevacor的常見副作用),結果發現,食用紅麴(每日1800 mg,持續24週),並搭配生活型態改善,並未出現肌肉疼痛或CPK (肌肉受損指標)上升,同時膽固醇平均降低35 mg/dL,相較於安慰劑組僅15 mg/dL

同時,另一則研究也發現,想降血脂卻又無法忍受藥物Simvastatin (Zocor)的副作用,食用紅麴及魚油,並搭配改善生活型態(如飲食、控制運動等)會是更好的選擇。因為在這則對照試驗中(分為藥物組及替代療法組),替代療法組除了能降低膽固醇,還能減少29% 的三酸甘油脂及5.5%的體重,這些效果是單獨食用藥物無法達到的。

食用天然紅麴素,高血脂症獲得改善後,可以降低紅麴素的食用量來進行保健,特別是對於經常外食、交際應酬、無法控制飲食、沒有時間運動的現代人,保證是一種既有效又安全方便的保健食品。

注意事項 (使用禁忌)

1 紅麴中的代謝物monacolinsStatin類藥物相同,同會阻礙體內輔酶Q10合成,造成輔酶Q10濃度下降。而輔酶Q10是細胞中重要酵素,能協助合成能量,若缺乏將造成疲勞、肌肉疼痛受損、心臟衰竭等症狀,嚴重甚至會造成橫紋肌溶解症(因此若是食用紅麴萃取建議額外補充Q10,或添加Q10的複方成分)。
2 孕婦哺乳媽媽及孩童勿使用(有安全上疑慮)。
3 勿與降膽固醇藥物(Statin類如LovastatinLipitorZocor等)合併使用,紅麴會增強藥物作用,可能造成肝腎受損。
4 勿與抗凝血藥物合併使用(如warfarinclopidogrelaspirin),可能增加出血風險。
5 勿與葡萄柚汁一起使食用,可能增強monacolins作用,引發史塔丁Statin藥物的常見副作用。
6 肝腎功能不良者請勿使用。

膽固醇(cholesterol)對於多數人來說是一種負面物質,或許是來自各種文宣及廣告影響。當血液中膽固醇過多,無法被順利清除時,會成為高血脂症,提升心腦血管病變機率

膽固醇是什麼?

事實上,膽固醇是一種蠟狀(與脂肪極為相似),且存在於所有細胞中的物質,人體合成荷爾蒙、腎上腺素、製造維他命D及消化液都需要膽固醇,可說是維持健康的重要物質。

而因為膽固醇為脂溶性,無法溶於血液中,為了能自由進出組織,因此須由蛋白質負責運送,並形成脂蛋白。依據構成比例不同,主要分為高密度脂蛋白(HDL)及低密度脂蛋白(LDL)

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=壞膽固醇

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數量過多易引發血管硬化及阻塞,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元兇之一。
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=好膽固醇

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能將血管中多餘的膽固醇回收至肝臟再排除,又稱血管清道夫。

三酸甘油脂(Triglycerides)

三酸甘油脂及膽固醇乃是血脂的主要來源。三酸甘油脂向細胞提供能量,膽固醇強化細胞結構。兩者皆為身體所需。但若長期處於高濃度,麻煩將隨之而來。過量的膽固醇會阻塞動脈,過量三酸甘油脂的害處則沒有那麼明顯而直接。

三酸甘油脂含量高經常與HDL(高密度脂蛋白,有益的膽固醇)的濃度低有關,這揭示出血脂過高會導致血管疾病的問題。因此三酸甘油脂含量高也應被視為危險訊號。正常的三酸甘油脂值範圍相當有彈性。通常250-500mg/dl被視為臨界值。超過500mg/dl則被視為過量。最保險的策略是維持在150mg/dl以下。

哪裡有1  哪裡有2  哪裡有3

紅麴的相關影片

神奇的紅麴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__SxPZ ... mv2iQQAThDosG-_EdDR3Ciar7

提升好的膽固醇! 「紅麴教父」全球首創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LBa77L7QZe4

聲明:網站所提供的訊息是從網路搜集而來,並不代表是正確、完整、及時、適當。所有資訊及產品說明不能被用於診斷、治療、治癒或預防任何疾病,也無法取代專業醫生的診斷及建議,對於資訊的任何錯誤、遺漏不負任何責任,亦無法對讀者應用本網站內容之結果負責。建議就身體狀況,向專業醫療人士尋求治療及處方,切勿拖延與濫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