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天吃3顆蛋,竟可降壞膽固醇!你一定要知道的 5 個膽固醇新常識:健康資訊網-健康資訊

admin - 健康飲食 | 2019-06-20 | 人氣:11508

Q1. 怕膽固醇太高,就要少吃肉、蛋、海鮮?
在健檢報告中,膽固醇異常十分常見,美國約有1億人,台灣也不少,筆者曾於2005年對某上班族群做調查,有高達43%的人總膽固醇超過200mg/dL,和美國的盛行率差不多。人體必須要有充足的膽固醇,才能維持正常的生理機能,膽固醇可說是維持生命的必要成分。不過,一般人卻受到誤導,常以為膽固醇是壞東西,巴不得它越低越好。

台灣人常做健康檢查,如果總膽固醇大於200mg/dL時,醫師就會警告你:「膽固醇太高了!再不控制就會得心臟病、腦中風,一定要改吃清淡飲食,少吃雞蛋、海鮮、肉類、內臟等高膽固醇食物!」這個說法,想必大家耳熟能詳,但真的正確嗎?

膽固醇,不一定是「吃」來的
事實的真相是:95%的膽固醇是由體內製造,而非從高膽固醇食物直接攝取而來。這是我多年來不厭其煩、一再倡導的觀念,但至今多數人對膽固醇仍然一知半解。簡單來說,人們以為吃太多膽固醇食物,會導致體內膽固醇含量增高,是一個很大的迷思!這是幾十年前營養界和醫學界提出的一個推理,並未經過嚴謹地求證,不過因為很容易懂,所以流傳很廣。

2011年7月,《英國營養期刊》刊登一篇關於膽固醇的研究總整理,題目是〈膳食膽固醇:從生理學談到心血管風險〉,這篇文章共引用了82篇研究論文,完全佐證我所倡導的觀念。它的摘要是這麼說的:食物中的膽固醇(無論過高或過低)不會明顯地影響血中膽固醇的數值,這個數值是由許多不同的基因和營養因素所調控,就是這些因素在影響體內膽固醇的吸收和合成。流行病學統計資料顯示,食物中的膽固醇和心血管疾病沒有關聯。

Q2. 到底1天可以吃幾顆蛋?
蛋黃的膽固醇含量很高,每顆約有250毫克,所以很多醫師都建議病人少吃蛋。有人說1天最多1顆蛋、也有說3顆,還有人說1天吃5顆蛋也沒事,到底1天可以吃幾顆蛋呢?

早在1982年,著名的「費明罕研究」便證實雞蛋攝取量和心血管疾病無關。1999年,哈佛大學對118000名受試者進行研究,也證實每天吃1顆蛋不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。美國的《醫師健康調查》,追蹤21327名受試者長達20年,結果在2008 年發表,證明雞蛋吃幾顆和心肌梗塞或腦中風沒有關聯 。

每天吃3顆雞蛋,竟然可以降低壞膽固醇!
美國舊金山醫學院的克勞斯醫師證實少吃飽和脂肪、多吃碳水化合物,會增加LDL(低密度膽固醇)、減少HDL(高密度膽固醇)。這個研究非常顛覆傳統,也就是說,如果你遵守美國心臟協會的建議,多吃澱粉、少吃飽和脂肪,反而會增加真正的壞膽固醇、減少真正的好膽固醇。科學界也越來越清楚,精製澱粉(如糕餅、飯麵、麵包、含糖飲料)才是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共同殺手,我們不要再錯怪脂肪了,好油對身體反而有保護作用。

Q3. 膽固醇是不是越低越好?
一般醫師比較在意「膽固醇過高」問題,很少提到「膽固醇過低」會怎樣,導致很多民眾誤以為膽固醇是壞東西,含量越低越好。其實,「膽固醇越低越好」是個謬思,千萬不可以有!想想看,既然膽固醇是維持身體機能的重要成分,一旦太低,人體生理運作就會出問題,不但影響健康,甚至還會有生命危險。

這可不是危言聳聽!我自己就有過親身經歷。1998年,我在西雅圖,剛進醫學院念書,對自然醫學還不了解,開學時我發現身邊有三分之二的同學吃素,心想吃素一定有益健康,所以也跟著吃素。可是我吃素的方法並不正確,三餐只有吃白米飯配水煮蔬菜,完全沒有油、肉,或豆類蛋白質,也常吃不飽,沒幾個月我便感冒了,身體發冷、整個人非常虛弱,並且久久無法痊癒。最後到醫學院的教學診所就醫,抽血檢驗後才發現,我的總膽固醇過低(只有101mg/dL),診所的臨床指導教授告訴我,我的膽固醇過低,導致生理機能無法正常運作,感冒當然好不了。

Q4. 膽固醇越高,越容易有腦心血管疾病?
當健檢報告的膽固醇數值太高,多數人都會急著想把它降下來。先不要太緊張,膽固醇高不一定是壞事,還要看是哪一種膽固醇。如果是好的膽固醇(高密度膽固醇,HDL),當然是多一點好,但如果是壞的膽固醇(低密度膽固醇,LDL),就不可以過高。總之,不必太擔心總膽固醇的數值,比值才重要。總膽固醇(TC)除以高密度膽固醇(HDL)的比值,若>5,就是有腦心血管疾病的風險;<3,就屬於安全範圍

都是氧化惹的禍
膽固醇過高會不會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?其實,膽固醇是否過高,不是很重要,重要的是膽固醇有沒有氧化。我一再強調,膽固醇是維持生命的必需成分,但這裡指的是好膽固醇(HDL),當然是多多益善。如果是壞膽固醇(LDL),那就不能太多了,因為它容易受到氧化,堆積到動脈管壁上,形成硬化斑塊,最後可能產生血栓,導致心肌梗塞或腦栓塞。除了包覆在LDL裡面的膽固醇會被氧化之外,食物中的膽固醇也可能因為高溫烹調而氧化,在加工過程中氧化,因放太久不新鮮而氧化,甚至連蔬菜油裡面的植物固醇(phytosterol)也會因為油炸而氧化。真相越來越清楚了,罪魁禍首不是食物中的膽固醇含量,而是有沒有受到氧化。

不管是從動物中來的膽固醇或植物中來的植物固醇,只要氧化以後,就有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,科學界統稱之為氧化固醇(oxysterol)。研究證實,氧化固醇和動脈粥狀硬化、癌症、視網膜黃斑部病變,甚至阿茲海默症都有關係。數以萬計的研究都在探討膽固醇問題,卻很少考慮食材的氧化問題。蒸蛋和煎蛋,對HDL和LDL的影響,是否不同?如果吃下水煮蛋,同時也吃下煎魚、炸排骨、漢堡、薯條等等油炸物,或是壓力大、睡眠不足,導致體內的自由基太多,體內壞膽固醇的含量會不會也跟著增加?答案是肯定的,這一點卻被大多數人疏忽。簡單說,氧化會造成食物質變、細胞凋亡、組織發炎、解毒衰退、器官癌化、人體老化...等等。總之,氧化是萬病之源。

Q5. 膽固醇過高,身體出了什麼錯?
雖然我們一直強調,膽固醇高一點沒關係,重要的是比值要安全。但是,如果膽固醇太高了,應該也不好吧!那麼,到底多少才算太高呢?從自然醫學的觀點來看,總膽固醇如果落於150~200之間,TC/HDL比值<3,就不會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。總膽固醇在200~300之間,就要開始注意,但也不必太緊張,如果比值<3,還不一定要降膽固醇,如果>3那就要開始實施抗氧化療法加降膽固醇療法。當總膽固醇>300,就應該考慮降膽固醇;>400那就不多說,器官一定有病變,不但要降膽固醇,更要趕快查出到底是哪裡出問題。

由此可知,膽固醇太高是身體失衡的一個警訊。只是大多數醫師一看到膽固醇過高,二話不說,馬上開降膽固醇藥物;這就好像警報器響了,馬上把它關掉,真正的問題並沒有解決。我們應該仔細探討,為什麼膽固醇會這麼高,然後找出潛在病因,把它逆轉,而不是依靠降膽固醇的西藥來粉飾太平,況且這類藥物還有不少副作用,一旦衍生併發症,就會越來越麻煩。